首页 栏目 研究发布 全部 正文

看众人智慧如何大放异彩--Seeking Alpha


Seeking Alpha是一家2004年在美国成立的基于众人智慧的投资研究平台,主要为投资者提供关于股票、各种资产类别、ETF的研究文章和投资战略。所谓基于众人智慧(Wisdom of Crowds),即Seeking Alpha上的所有分析、研究性文章都来源于大众投稿,没有特约的撰稿者;而大众读者通过与平台其他用户讨论交流后验证投资观点、得出投资策略,是一家取之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平台。截止到2014年6月底,Seeking Alpha共有9000位撰稿者,350万名注册用户;平均每月刊登5000篇文章,有12万评论,对7327只股票做出过投资分析,可以说是美国最大的投资研究平台。

一、 Seeking Alpha–打破常规的新模式

Seeking Alpha由David Jackson在2004年创立,在此之前他在摩根士丹利担任技术研究分析师5年,关于平台的创立他曾说过,”在几年前,一些严谨的投资者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手中的股票,因为他们不知道其他聪明人是怎么看待这只股票的,Seeking Alpha的出现让这种情况变为可能。”的确,Seeking Alpha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投资研究市场,首次让投资者们发布研究文章、自由探讨,是打破常规的行业新模式。

1. 传统的投资研究

传统的投资研究文章通常出于各大机构分析师之手,华尔街证券分析师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通过对公司的各种情况作分析从而判断公司价值给出买卖建议。证券分析行业历史悠久,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奠定了行业的基础,使证券分析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师在投资市场上也称为卖方(sell side),主要为投行的研究所和一些独立机构的研究所工作,是研究应该如何买卖股票的,他们只是给出研究文章,并不实际操作,不对买卖结果负责。有卖方相对的就有买方 (buy side), 通常是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等机构,买方实际买卖股票,对自己的资金负责。

2. 新型的Seeking Alpha

Seeking Alpha基于众人智慧的投资研究模式被誉为”股票研究的未来”(The Future of Equity Research),对原有股票分析师的工作产生了挑战,两者虽然都提供研究文章,但Seeking Alpha的研究文章由不固定撰稿者提供,投资观点也由大众提供;而股票分析师的文章多是一家之言。华尔街证券分析师们的研究文章虽然质量好,提供金融模型场景、公司管理层的信息,但是他们缺少优秀的投资观点,这由很多原因引起:首先,卖方分析师的工作不是为客户赚钱,是做研究,这样,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思考做正确的决定;其次,分析师提供公司管理层信息的能力取决于他们和公司的关系,所以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公正性。相比之下,Seeking Alpha撰稿人买方居多,一般都是投资者或行业专业投资人士,在为自己和客户寻找盈利机会。有些撰稿人管理数百万美元或者上亿美元的资产投资,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做投资和投资研究,如果撰写股票文章的人自己也在买卖股票,那他们的文章通常可能对其他投资者而言会更具有参考价值。

二、 Seeking Alpha如何运作

Seeking Alpha集众人智慧的这一模式看似简单,其实却面对许多挑战:平台如何审稿?怎样激发大众投稿的积极性?能否在依靠投稿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最全面的金融资讯?这都是需要思考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样一家平台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1. Seeking Alpha如何审稿?

如前文所提,Seeking Alpha平台上所有的文章稿件均来源自大众投稿,为保证平台质量不可能每篇投稿都发布,那么如何审稿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Seeking Alpha有专业的编辑团队来审核稿件,该团队首先审核文章,如果文章通过的话,则对其进行一定修改然后发布在平台上。撰稿者的文章按照质量分为两种:精品文章、普通文章。

精品文章:是独家授权给Seeking Alpha的文章,必须通过平台的编辑部审批才能刊登。精品文章是付费给作者的,按每1000浏览量10美元来付费。文章标题将会出现在yahoo!finance和其他合作网站上。

普通文章:不需要独家授权给Seeking Alpha,但是必须通过平台的编辑部审批才能刊登。不付费。

审稿的要求一般如下:

对特定股票的分析文章要1)对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投资决定产生帮助;2)对于公司的竞争力、管理水准、产品、发展策略、潜在盈利点或者公司财务报表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或是分析;3)一般来说不鼓励纯的股票或期货交易的”技术分析”。

对宏观方向分析的文章来说要1)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有帮助;2)出发点、分析的宏观方向有意义;3)关注于政策、经济、营销市场等投资相关方面。

据官方数据统计,平台每天有400篇左右的文章通过审核,任务量之大和平台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2. Seeking Alpha都提供何种资讯?

Seeking Alpha有五大版块,分别是:

1. 头条新闻和爆炸性新闻:这两部分的新闻由平台自行编辑发布,都是简短意赅的新闻消息;

2. 热门文章、观点:这部分文章大多数都是大众投稿,也有一些Seeking Alpha自行整理的财报电话会议记录(Earnings Call transcripts)。多数的美国上市公司会每季度召开电话会议向投资者发布自己的财务状况,内容一般包括公司季度表现、所处经济环境、产品和市场等情况,Seeking Alpha每季度发布4500家上市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记录,并会在电话会议召开后的6个小时之内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发布到网站上并保证内容的99.5%正确性,对平台用户来说是非常及时与宝贵的资料。

3. 用户的投资组合: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自己的投资组合,相关股票的重要新闻、股价、走势、平台提供的相关投资分析建议等所有Seeking Alpha平台上有的资源都会展现在栏目中。

4. 关注的人:Seeking Alpha允许用户像使用微博一样关注感兴趣的人,主要这个人有新发布的文章或观点就会在栏目中展现出来。

5. 分类文章:这里有细分的4类文章,分别关于宏观动向、股息分红、投资建议、ETF与其他资产组合策略。文章也均来自大众投稿。

综上,这五大版块令Seeking Alpha上的信息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以前只有专业金融人士能接触到的市场预测分析观点,现在可以在Seeking Alpha被所有人免费的接收到。读者用户不需要在各种搜索引擎上一次次搜索关注公司的信息,通过Seeking Alpha基本上就可以了解公司的所有事情。

3. 用户如何参与到Seeking Alpha中?

Seeking Alpha将大众的声音聚集到一起,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投资交流环境,支持他们分享和讨论投资观点,在这个平台,用户通过以下几点功能交流表达观点:1. 平台专用微博(StockTalk);2. 平台专用私人博客(Instablog);3. 平台公开发布研究文章并有可能被转载到其他专业金融网站;4. 对博客和研究文章评论。其中,平台专用微博、私人博客、评论这三项功能是用户可以随意使用的,无论质量如何,只要其内容与投资有关即可。而研究文章需要平台审核。在这四项功能中,第四点对文章发表评论是用户最常用的方式。

4. Seeking Alpha如何付稿费?如何盈利?

Seeking Alpha怎么付稿费?有两种支付方法,分别是按浏览量付费和按文章质量付费。如果研究文章针对热门股票,则按照浏览量付费,基础支付是10美元/1000浏览量;对于针对小盘股的高质量分析型文章,则按照质量付费,每篇最低支付150美元,如果有非常吸引人的风险或回报率分析,则支付500美元。为何会有两种不同的付稿费方法呢?其实在2011年之前,Seeking Alpha只以浏览量支持稿费,但平台发现这种付费方式令作者只写热门股票,大公司文章。但投资机会(unusual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α)通常发生在不太热门的股票上,这违背了Seeking Alpha的原意,因此平台添加一种新的支付模式,稿费取决于文章的质量而非热度、受欢迎程度。据Seeking Alpha 副总裁介绍,Seeking Alpha每月付稿费27万美元,其中15万美元是浏览量付费,12万美元是保证文章质量付费。

每月27万美元的稿费不是一个小数目,Seeking Alpha如何盈利去支付稿费呢?主要有两种盈利模式:1. 广告收入,主要面向急于拉拢大批高级投资品牌,如各大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也是平台最主要的盈利手段;2. 研究文章转载授权费。

三、 众人智慧在Seeking Alpha大放光彩

1. 聚光灯下的Seeking Alpha和他聚集的智慧

以众人智慧为基础的Seeking Alpha在今年的3、4月份备受关注,因为《华尔街日报》和彭博资讯(Bloomberg)都发表了相关的报道,内容是Seeking Alpha众人智慧打败华尔街分析师,一时间引起激烈讨论。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呢?其根源是一篇发表在金融学顶级期刊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的文章,该文章由香港城市大学、普渡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4位学者合作完成,论文题目《众人的智慧:股票投资观点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意义》(wisdom of crowds: the value of stock opinions transmitted through social media)。该文章分析社交媒体表达出的众人智慧是否有用,是否准确,并以Seeking Alph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年到2012年间平台上的97,070篇文章,459,679条相关评论。论文作者收集Seeking Alpha上某一天关于某一支特定股票的文章和观点中的消极词汇,然后跟踪这只股票过几天的表现,发现会比类似的股票表现差。作者说,他不能断定Seeking Alpha上对于某只股票的观点会影响这只股票的未来走向,但是起码会预测他的表现与同类股票相比如何。作者之后得出结论即:Seeking Alpha的文章和评论能预言股票价格走势,而且,比华尔街分析师预测的要准确。

虽然这个总结略显武断且引起多数分析师的不屑,但就论文的整体方向而言,其结果与以往的文章结果类似,那就是:众人的智慧做出决策的正确性不低于专家。就像另一篇论文所讨论出的结果:维基百科的准确度并不低于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 众人智慧确实可信

众人的智慧确实可信吗?我们溯本求源来了解一下。其实早在1906年就有关于众人智慧的实验,当时统计学家邀请800人参与一个实验,猜一头牛的尸体有多重,最终平均数为1207磅,离牛的真实体重1198仅1%的差距。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众人智慧的可靠性。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可以简单快速地聚集众人的意见和声音,因此众人的智慧又成为学者们探讨的话题。

根据高德公司(一家从事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公司)2010年的调查,不再依靠专家的意见,消费者在挑选产品的时候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他消费者的建议,而且社交媒体的出现使这种情况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说,82%的美国互联网消费者表示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其他买家评论的影响。同时,根据Datamonitor公司(一家提供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的公司)2010年的文章,在Yelp和Amazon等网站,众人建议的影响在逐渐扩大,而传统建议比如《米其林指南》(法国出版的旅游餐饮住宿指南,已有百年历史)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不止在餐饮购物方面,众人的智慧也在影响金融市场,根据Brunswick(博然思维)2014年投资业内调查显示,七成人士认为以Seeking Alpha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将在未来投资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企业自身信息虽然是投资者和分析师做投资的最重要依据,但数字媒体的影响力日益上升,有四分之一人士表示他们有根据网站做投资决定的经历。

3. 影响力日渐强大的Seeking Alpha

如今,Seeking Alpha的影响力日渐强大,其CEO曾说,在他一次去外地出差的旅途中,他接触到的金融界人士几乎都使用Seeking Alpha。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Seeking alpha共有54万条微博,1.1万篇私人博客,50万篇研究文章和480万条评论;拥有注册用户350万名,用户有13.9%的金融专家,9.2%是互联网金融产品购买者,超过50%的用户会在文章下面进行评论及互动,86.5%的用户有过买卖股票的经历,有17.6%的用户是企业高级管理者, 77.2%的用户是本科以上学历,44.2%的用户是硕士,高于其他平台。

由此可见,Seeking Alpha使用量大,其用户大多有投资经验且存在不少的金融行业专业人员,已经慢慢成为金融行业从事者不可不使用的网站之一。

四、 Seeking Alpha争议与思考

虽然Seeking Alpha众人的智慧为平台带来相当良好的发展,但新模式也令平台存在诸多隐患,关于平台的讨论与争议一直未曾停止:

1)恶意引导?

如果有人恶意想操控市场或是市场的某只股票,是否会利用平台发布一些虚假的但十分具有引导性的信息,比如恶意引导人们购买某只股票、虚张声势。平台虽有编辑部控制文章质量,但是否能真的分辨出消息真假和其中的恶意引导性,平台又如何控制水军的入侵都是需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2)保证隐私问题?

这个问题由Seeking Alpha的一起官司引出,在2014年2月,平台作者发布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表示他已卖出NanoViricides(NNVC)的股票,这造成NNVC公司的不满,认为作者在毁坏NNVC的名声故意扰乱公司股票价格并将Seeking Alpha连同作者告上法庭。同样的,前段时间也有类似的案情出现因为平台的撰稿者无意中透露有一家大型投资公司准备收购一家小公司,消息的透露造成各方面全力关注而导致收购失败。虽然Seeking Alpha赢了这两起官司,但其中涉及公司隐私及公平性问题却值得人们考虑,平台如何在汇聚众人声音的同时又保证众人的隐私,文章审核宽松度到底该如何控制是关键。

不论Seeking Alpha到底有多少不安因素和争论,平台将大众智慧用于金融投资始终是行业的一大创新,在新旧的交替和不断的摸索中,Seeking Alpha的团队将越来越有经验和能力处理新模式下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希望也终将会看到社交与金融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