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全球创业者之【小院创业者】——聆听时代创业者的心灵回响
每一个创业故事,都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史诗;每一次创新突破,都承载着不为人知的坚韧与智慧。【小院创业者】不止于记录成功,更愿走进创业者的精神世界,探寻那些深藏于光环背后的抉择、彷徨与觉醒。
在这里,您将感受到:真实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共鸣的温度,让正在攀登的创业者们发现"原来你也在经历",获得前行的精神火种。
我们相信,真正的创业启迪不在镁光灯下的高光时刻,而在那些深夜独处的自省时分。关注【小院创业者】,与清华五道口全球创业者项目一起,见证中国创新力量的生长年轮,收获属于这个时代创业者的集体心灵史。
访谈对象

赖才达
全球创业者项目特别计划暨海淀区“薪火共燃”计划学员
剂泰医药联合创始人兼CEO
剂泰医药(METiS)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旨在通过将药物递送、药物发现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量化模拟相结合,开发突破性纳米材料,突破靶向递送的技术边界,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广大疾病领域推动最佳疗法。
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创业初心与背景?
Q:你最初是如何想到要创业的?是什么契机或经历促使你决定投身这个领域?
我们的创业初心源于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一开始没有意识到创业会面临如此多的挑战,只是想做这个事,这个事是在大型药企、外企和学术界都做不了的,我们才发现,如果自己组建团队去做,也许可以做出来,我们也开始意识到这在AI应用于药物开发领域将带来一个产业变革。我们的理想是利用AI技术使人体细胞能够自我编程自我代码,有点像人类可以自我演化,这不仅是一个科学上的梦想,也是对未来医疗模式的一种设想。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我们发现了纳米材料递送系统的重要性,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一步。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纳米小火箭,可以精准地将药物递送到任何细胞中,从而改写这些细胞的功能。

图为赖才达在班级晚宴上才艺展示
Q:在你决定创业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特别的契机或者经历促使你下定决心进入这一领域?
确实有一个关键的契机推动了我最终决定创业。那时,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深刻体会到创业公司的灵活性和专注度远超大型药企。尽管药企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内部推动创新极其困难,往往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相比之下,创业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验证概念并推进项目。此外,峰瑞资本李丰的支持也至关重要。他看到了AI制药领域的巨大潜力,并愿意在我尚未准备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时就提供资金支持。这种信任和早期的资金注入,使得我们能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Q:在创业过程中,你的初心是否发生了变化?
我的初心始终未变,主要围绕两个核心点展开。第一个是科学上的好奇心,即探索如何通过AI和递送技术来改变人类健康状况;第二个则是作为赋能者,帮助科学家们将他们的理念转化为现实产品。我的角色更像是马云或李开复那样的战略领导者,致力于找到顶尖的人才,赋予他们最佳的团队、资源和战略方向,以确保他们的研究能够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定位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为整个团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Q:对于你所处的行业,当前的核心问题和痛点是什么?
医药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于市场支付能力不足,特别是在中国。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医保体系的支付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创新药物方面。然而,中国的生物医药人才库却是全球最密集且成本效益最高的。我们可以用五分之一的成本招募到与美国同等水平的顶尖科学家。因此,我们的洞察是利用这些优势,结合AI技术解决医药领域的关键痛点,如高效递送系统的开发。此外,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加大,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Q:在判断一个技术或产品的市场潜力时,你通常关注哪些关键指标或逻辑?
关键在于回归第一性原理,即该技术是否解决了实际存在的痛点。例如,递送系统的优化对于治疗某些疾病至关重要,许多靶点位于细胞内部,需要非常专一的递送系统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确定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之间的交集。此外,我们还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设计,确保既具有先进性又能满足临床需求。例如,我们在设计一款治疗肝癌的药物时,考虑到了肝脏实体瘤的特殊结构,开发了一种能够穿透实体瘤内部的递送系统,同时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

图为赖才达在课程中提问
Q:在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面,你是如何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的?
我们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初期可能会为了追求技术先进性而忽略了实际应用价值,但后来认识到必须解决患者的实际痛点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因此,我们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断迭代,力求做到简洁有效。例如,在开发初期,我们可能过于复杂化了产品设计,试图做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创新。然而,经过市场反馈和临床试验,我们逐渐意识到,简化产品设计不仅能提高成功率,还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这种市场导向的研发策略,帮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Q:你认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你的产品和技术将如何演进?
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完成一些初步的临床突破,并在五年内实现对特定细胞的精确靶向治疗。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款药物的三期临床试验,准备进入商业化阶段。长远来看,我们希望能够开源平台,让更多实验室和医院能够使用这项技术,从而惠及更多患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能形成行业标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市场中的地位。
Q:如今有很多跟随者也在探索类似的赛道,你怎么看待这些竞争对手?
我认为越多的竞争越好,因为它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进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实验与AI紧密结合的独特平台,以及持续的技术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继续作为行业先锋引领标准制定。例如,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并通过开源平台的方式,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这样不仅可以加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能形成强大的行业生态系统,共同推动行业发展。而且,我觉得我们最大的对手目前看起来不是友商是科学,就是我们这个赛道市场是非常大的,但是能解决科学问题的人很少,大家都在探索一个未知的科学,再加上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在生物医药不管是从细胞到小鼠到猴子,再到中国有非常好的医院的研究者,生物医药在中国未来的前景广阔。
Q:在团队管理方面,你有什么心得或经验可以分享吗?
团队,真的是至关重要。团队管理如同接力赛跑,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早期需要敢于尝试的年轻人,而后期则需经验丰富但依然保持创业精神的老兵。我们会为团队成员提供成长机会,包括外部培训和教练辅导,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新的角色。例如,我们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此外,我们还鼓励员工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有助于打造一支高效、团结的团队。
Q:在融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挑战?
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融资环境相当严峻,特别是在2023至2024年的资本寒冬期间。我们需要说服投资者相信公司的长期价值,而不是仅仅依赖短期估值增长。凭借扎实的基本面和对未来增长的信心,我们最终还是成功吸引了足够的投资,确保了公司的持续发展。例如,尽管市场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我们依然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也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图为赖才达代表优胜小组与师资合影
Q:你参加了我们全球创业者项目特别计划暨海淀区“薪火共燃”计划课程,有哪些收获与影响?
最大的收获来自于与同学们的互动和交流。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通过彼此分享,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特别是在“薪火共燃”班级中,我获得了深远的影响。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建立了更广阔的视野,还教会了我如何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处理团队问题,回归初心,确保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持续发展。这些收获对于我个人和企业的成长都至关重要。